冉万昌

+收藏:http://wanchang.orgcc.com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艺术资讯 正文内容
沉浸书海乐融融 ———王兰香其人其书
2011-11-17    浏览(1273)        来源:冉万昌 官方网站

见到王兰香时,便被她笔下奇异的文字迷住了。我仿佛触摸到了中国文字的滥觞,只觉在那一幅幅亦书亦画、极富装饰意味的鸟虫篆书作品和高古简约、修长俏丽的中山王篆书作品的字里行间生发着一股浓浓的人类源头文化的高古气息。古而雅,拙亦秀,这是王兰香书法给我最深刻的印象。

在我的印象中,时任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主任的王兰香是一位精干爽朗的女干部,及至听到其书作入展全国第四届妇女书法篆刻展的消息,才知道她还是一位颇有成就的书法家。

谈起书法,王兰香显得兴致勃勃、谈锋极健。“书法是一种精神的良药,可以养神、静心,磨砺个性。沉浸其中,便会得到无穷的快乐,甚至化解心中的烦恼。特别是写出一幅满意的作品时,我常常会挂起来仔细欣赏,那一点一画似乎要开口说话,觉得无比亲切。”她甚至还从写字中悟出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汉字就像谦谦君子,一笔一画,互相规避揖让,具有‘和’的精神,用这种精神关照本职工作,增强了我处理问题的艺术性。”

王兰香很早就与书法结缘了。也许是源于一种天性的喜好,上小学时王兰香就对书法课特别感兴趣,练习很刻苦。小学毕业时,她已能给自家大门上写春联了。“看到大红的对联贴在门框上时父母亲高兴的样子,我心里比吃了蜜还甜。”

高中毕业后,王兰香当教师、做乡镇干部,后调到县档案局、县人大,任碧玉乡书记、县文化局局长、县人大副主任、市残联副主席、市人大法制委主任。工作环境的变迁和繁忙的工作丝毫没有削弱她对书法的热爱,没有时间临帖,她就利用休息时间或工作的间歇如饥似渴地读帖。这期间最让王兰香流连的是在档案馆和文化局工作的时光。在档案馆写卷宗皮的工作使她练就了扎实的腕底功夫,而在文化局,她深受通渭书画熏风的陶染,在魏岳嵩、刘铎、冉万昌等人的影响下,她对书法由狂热的爱好转向理性的追求,开始有选择地临帖,走上了向书艺高境界攀登的旅程。

王兰香之所以在书法的旅途上走得如此从容、如此自信,还因为丈夫牛忠的倾力支持和引导。在追求书法的道路上,牛忠是她的良师益友,他们伉俪情深、比翼双飞,在书法创作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在这个过程中,一些细节总是令我们感动。刚到定西时,家里只有一张桌子,每每晚饭后牛忠写字时,王兰香没处摆笔砚,但她又不忍心干扰丈夫,便灵机一动,在厨房案板上铺上一块毡,怡然自乐地挥洒。牛忠同样不忍心妻子在窄小的案板上练字,他想办法加长了桌子,与妻子一人一半,挥毫之余,相互切磋评点,在真情与墨香滋养的净土里,他们享受着尘世难得的清雅之趣,其乐融融。

王兰香认为一个书法家只有找准传统、时代、个人三者的结合点,才能确立自家风格。她说:“书法创作的正道,应该是在扎实临学经典的同时融进自己的创新精神,独辟蹊径,进而形成鲜明的艺术个性。”因此,王兰香学书,走的是博采基础上的精研之路。她初以唐楷入手,重在点画和结体的锤炼,后又广涉魏碑、汉碑,取其古厚浑穆气象,意参二王灵秀飘逸之韵,然后溯本求源,浸淫于战国钟鼎铭文和楚帛书,最终被源头文字中所体现的天真气质和浪漫精神所吸引而专攻篆书。本着人无我有、人有我新的原则,王兰香选择了中山王和鸟虫篆作为她书法创作的主攻方向。为了研究这种古老的文字,她研读《说文解字》,理解汉字六书论,探究文字内涵的神秘;她经常阅读《书法报》、《中国书画报》、《中国书法》等专业报刊,参加中书协在定西举办的培训班,聆听林岫、陈洪武、苗培红等书法大家的讲座,在看九届国展时专门求教于魏岳然、王占革等中山王篆书大家。这种“师造化,师古人,师一切可师之人”的开放包容心态使她的作品更见学养功夫。

王兰香在创作中注重对古文字意蕴的发掘和表现,更注重心绪的自然流露,既得传统,又见自我。其篆书风格鲜明,中山王篆书以中山王鼎为基础,单字结体修长俏丽、匀称流美;线条圆转爽利,末尾尖劲,有悬针篆风格,极富装饰意味;布局端庄典雅、以匀圆和畅见长。其鸟虫篆在大篆规范书体的基础上,根据笔划的特点和文字意义,以抽象的鸟〔凤)虫(龙、蛇等)的图形符号结构成字,使得作品具有亦书亦画、含蓄神秘的独特魅力,其浓厚的装饰美感和吉祥寓意充分展示作者将文字艺术化的审美追求。

标签:冉万昌
分享: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给力评论,说两句!  共有 0 条评论